在過去的20年中,人類對森林的濫砍亂伐和經營不善造成了森林大面積衰退,導致全球森林資源匱乏,生態環境日益惡化,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受到嚴重威脅。人們普遍認為引起森林問題的根本原因是政策失誤、市場失靈和機構不健全。國際社會、各國政府以及非政府環境保護組織對此表示 了極大關注,并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動:(1) 國家政策改革。一些國家制定并實施了向森林可持續經營轉變的基本政策,著手解決林業上存在的問題,優先發展林業和保護環境。 (2) 國際政府間進程。通過國際政府間進程,鼓勵和促進國家水平上林業的可持續發展。但效果并不明顯。
ISO14000認證標準是在當今人類社會面臨嚴重的環境問題(如: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的破壞、生態環境惡化、海洋污染等)的背景下產生的,是工業發達國家環境管理經驗的結晶,其基本思想是引導組織按照PDCA的模式建立環境管理的自我約束機制,從領導到每個職工都以主動、自覺的精神處理好自身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不斷改善環境績效,進行有效的污染預防,最終實現組織的良性發展。該標準適用于任何類型與規模的組織,并適用于各種地理、文化和社會環境。
環境管理體系(EMS)是組織整個管理體系中的一部分,用來制定和實施其環境方針,并管理其環境因素,包括為制定、實施、實現、評審和保持環境方針所需的組織機構、計劃活動、職責、慣例、程序、過程和資源。ISO14001:1996環境管理體系——規范及使用指南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1996年正式頒布的可用于認證目的的國際標準,是ISO14000系列標準的核心,它要求組織通過建立環境管理體系來達到支持環境保護、預防污染和持續改進的目標,并可通過取得第三方認證機構認證的形式,向外界證明其環境管理體系的符合性和環境管理水平。由于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可以帶來節能降耗、增強企業競爭力、贏得客戶、取信于政府和公眾等諸多好處,所以自發布之日起即得到了廣大企業的積極響應,被視為進入國際市場的“綠色通行證”。同時,由于ISO14001的推廣和普及在宏觀上可以起到協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關系、提高全民環保意識、促進節約和推動技術進步等作用,因此也受到了各 [2] 國政府和民眾越來越多的關注。為了更加清晰和明確ISO14001標準的要求,ISO對該標準進行了修訂,并于2004年11月15日頒布了新版標準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所謂 職業衛生管理體系OHSMS,是由一系列標準來構筑的一套系統,它表達了一種對企業的職業衛生進行控制的思想,也給出了按照這種思想進行管理的一整套方法。這種體系,應當是科學的、有效的,能夠被接受的,并與企業的其它活動及整體的管理是相容的。同時,它作為一套標準,應該能得到廣泛地接受和承認,具有規范性。職業衛生管理體系是一種對企業的職業衛生工作進行控制的戰略及方法。
職業衛生管理系統標準,在其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曾被非正式稱為ISO15000或ISO18000系列標準。這些稱謂,表達了它和ISO9000及ISO14000系列從指導思想到實施方法上的聯系,應該指出OSHMS雖然繼承而且發展了上述兩個系列的思想和方法,但在解決的具體問題上,從技術層面上,卻和前兩者有所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