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蟲夏草可通過暴曬防潮用來保存如果用手一捏,蟲草里面空空如也,徹底干癟了,這時必須馬上拿到太陽下暴曬,如果有條件,加以用木柴、炭火進行微微烘烤,或許還能亡羊補牢。蟲草如果生蟲不是很厲害,還是可以繼續使用的,但能用篩具篩去蟲體、蟲屑等廢棄物,然后晾曬。如果量大或者需要放置較長時間在放蟲草的地方放一些硅膠之類的干燥劑。“但不管怎么樣保存良好,蟲草都盡快食用,周期不要拖得太長,蟲草保存時間越長,藥效必然越低。”
國窖1573素禮盒由國窖1573定制酒、榮寶齋《僧懷素自敘帖》復刻上卷、海南沉香協會“奇楠沉香”與榮寶齋檀木香插鎮紙組成。其中,國窖1573是瀘州老窖系列酒之形象產品,為釣魚臺用酒。國窖酒池連續使用至今已446年,受頒定為白酒行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入選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白酒行業共同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財富,因此被賜予“雙國寶”稱號,國寶窖池和非遺釀制技藝釀造,集國酒文化之大成。同時,高端文創酒設計本著以傳承中華文化為己任的初心,國窖1573配備榮寶齋傳世技藝全息復刻的天下草書帖《僧懷素自敘帖》,以文化國寶為載體,傳承傳統技藝,賦予文創酒千年的文化韻味,積極展現中華文化自信,打造高端國潮白酒。香插鎮紙、沉香尤具歷史底蘊,來自古典藝術生活的洗禮,高雅文化滲透國民生活,使得高端文創酒在豐富國民精神享受的同時提高大眾藝術審美。
瀘州老窖酒的釀造技藝,發源于古江陽,是在秦漢以來的川南酒業發展這一特定歷史時空氛圍下,逐漸孕育,興于唐宋,并在元、明、清三代得以創制、雛型、定型及成熟的。兩千年來,世代相傳,形成了獨特的、舉世無雙的酒文化。 據瀘州出土文物考察,瀘州酒史可追溯到秦漢時期,這可從瀘州出土的漢代陶角酒杯、漢代飲酒陶傭以及漢代畫像石棺上的巫術祈禱圖上得到證明。
水井坊酒的文化魅力足以讓人“人未飲酒心已醉”。水井坊作為中國酒文化的繼承者與發揚者,率先從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中提煉出酒道,在酒樓等場合請品酒專家演繹示范,并地設計出一套古色古香的水井坊專用酒具,將品酒升華為一門藝術。難怪眾多社會名流在飲過水井坊酒之后感慨:“品水井坊,是眼福,是口福,更是心福。” 2001年,水井坊憑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對中國酒文化的貢獻,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酒”(ZSBJ01-01號)。其實,這些也只是水井坊百年酒文化工程的一小部分。的產品和品牌是能夠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水平需要的。水井坊的文化魅力將隨著時間而日益俱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