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少兒編程作為一個新興的素質教育學科,增速很快,發展前景越來越廣闊,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才的目光。與此同時,行業剛興起不久,市面上現成的人才并不多,尤其教研這種需要積累的崗位更是難覓人才,因此出現了少兒編程教研不拘一格選人才的局面。
在我負責Scratch課程產品線,招聘教研(課程設計)崗位時,就接觸了很多想入行少兒編程做教研工作的候選人,他們當中有當了幾年程序員想轉做教育的技術人,有在其他學科教學多年想轉少兒編程的老師,也有看上去跟少兒編程教研八桿子打不著的人,當然也有很多小白應屆生,這篇文章就來聊一聊,如果你有意向加入少兒編程行業當一名教研,可以提前做哪些準備。
要競爭一個崗位,就得先了解這個崗位的要求,一般大家從 JD 中就能看到一些具體的能力要求。這里我從面試官的角度,說一說少兒編程教研的人才模型,我們會主要看中候選人具不具備以下三個特質。
首先是懂編程,有不錯的編程基本功,這一點很好理解。少兒編程教育雖然不是為了把孩子培養成小程序員,但畢竟要對孩子進行編程啟蒙,教會孩子一些基礎的編程概念和算法知識。如果候選人本身有不錯的編程基本功,是非常有利于他快速掌握Scratch這門語言,快速上手工作的。當然,我們并不要求候選人的編程基礎達到程序員那樣的程度。
第二點也很重要,懂教育或者懂孩子。這一點看上去很寬泛,簡單來說,就是候選人能夠用孩子能聽懂的語言教會孩子編程,同時讓孩子愛上編程。自己會編程,和教會別人編程(尤其是教會小學生編程),是很不一樣的能力。前者要求自己邏輯能力好,聰明,而后者,則要求你拋棄自己“編程專家”的視角,切換到一個初學者視角,從孩子不太聰明的視角去思考,感受他的困惑點,然后把這些卡點掰扯清楚。一般來說,如果候選人當過老師或者有一些教育學基礎,或者很了解孩子的特性,對他切換視角是很有幫助的。另外更重要的是,要能夠把自己對編程的熱情傳遞給孩子,恰當地鼓勵孩子,讓孩子保持對編程的興趣,這比教會孩子多少編程知識都要重要。
第三點是產品/數據素養,可能很多人好奇為什么會有這一點,其實這點更偏向于附加要求。現在很多少兒編程課都是在線課程,而且都在一步步產品化。以核桃編程為例,課程是劇情+游戲闖關的形式,每個關卡挑戰都可以理解成是一個小產品demo,如果候選人有產品方面的經驗或者基本素養,能夠關注到用戶體驗,在實際設計課程時,在關卡的玩法策劃,視覺審美、孩子的操作體驗上都能提出很好的建議。同時,評判一節在線教育課程,除了由有經驗的教研主觀判斷外,更多地會結合學生學習行為數據去分析。如果候選人有數據分析方面的經驗或方法論,有利于工作時更客觀地從數據維度去評價一個課程的好壞,分析出課程哪里有問題,并提出如何修改的意見,這也是很大的加分項。
以上三點基本涵蓋了少兒編程教研崗位的能力要求。不過,懂編程,懂教育,有產品/數據素養,這三個特質相去甚遠,很少有候選人能夠同時具備這三點,事實上,同時具備兩點都很難。因此只要候選人有其中一個亮點,再加上對于另外兩點有意識,有追求,都是很不錯的選擇對象。學編程來酷叮貓少兒編程大連校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