豚鼠喜群居,有抓人的習慣,不喜攀登和跳躍,習性溫順,膽小易驚,有時發出吱吱的尖叫聲,喜干燥清潔的生活環境。其活動、休息、采食多呈集體行為,休息時緊挨躺臥,單籠飼養時易發生足底潰瘍。群體中有專制型社會行為,1~2只雄鼠處于統治地位,一雄多雌的群體形成明顯的穩定性。
豚鼠為全年、多發情性動物,并有產后性周期,在正常情況下全年都表現出生性周期的往返循環。在48小時之內或在哺乳期的某個時間內又可能受孕,稱產后性期或反常懷孕。
豚鼠的平均壽命在4到5年之間,據2006年吉尼斯大全記錄,最長壽的豚鼠存活了14年10個月。
豚鼠聽覺好,膽小、易受驚嚇,因此環境應保持安靜,噪聲在50分貝以下,最適溫度20~24℃。控制要求范圍18~26℃。超過30℃時,豚鼠體重減輕、流產、死胎、死亡率高,低于15℃時繁殖率、生長發育率降低,疾病發生率上升。濕度應保持在40%到60%之間。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導致豚鼠抵抗力下降,易患疾病。氨濃度在20mg/L以下,氣流速度10~25 cm/s。氨濃度的高低與豚鼠肺炎發病率密切相關。豚鼠需要一定的活動面積,哺乳期所需活動面積更大,一般體重300克的豚鼠大約需要300平方厘米的活動面積,800克豚鼠則需1000平方厘米。
黑豚聽覺好,對外來的刺激如突然的震動、聲響較敏感,甚至可引起流產,因此環境應保持安靜。黑豚身體緊湊利于保存熱量而不利于散熱,因此更怕熱,其自動調節體溫的能力較差,對環境溫度的變化較為敏感,黑豚臨界溫度為低溫-15℃,高溫32℃,溫度中性范圍30~31℃,黑豚適宜溫度為18~29℃。因此飼養室溫度應控制在18~29℃的范圍內,最適為 18~22℃,濕度40~70%。溫度在29℃以上時,如濕度高且空氣不流動,可給黑豚造成很大危害甚至死亡,使孕鼠流產。溫度過低易使動物患肺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