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國際航空快遞的大多為跨國公司,這些公司以獨資或合資的形式將業務深入世界各地,建立起全球網絡。航空快件的傳送基本都是在跨國公司內部完成。而國際郵政業務則通過萬國郵政聯盟的形式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郵政機構之間取得合作,郵件通過兩個以上國家郵政當局的合作完成傳送。國際航空貨物運輸則主要采用集中托運的形式,或直接由發貨人委托航空貨運代理人進行,貨物到達目的地后再通過發貨地航空貨運代理的關系人代為轉交貨物到收貨人的手中。業務中除涉及航空公司外,還要依賴航空貨運代理人的協助。
郵政運輸的傳統操作理論是接力式傳送。航空快遞公司則大多都采用中心分撥理論或稱轉盤分撥理論組織起全球的網絡。簡單來講就是快遞公司根據自己業務的實際情況在中心地區設立分撥中心(Hub)。各地收集起來的快件,按所到地區分撥完畢,裝上飛機。當晚各地飛機飛到分撥中心,各自交換快件后飛回。第二天清晨,快件再由各地分公司用汽車送到收件人辦公桌上。這種方式看上去似乎不太合理,但由于中心分撥理論減少了中間環節,快件的流向簡單清楚,減少了錯誤,提高了操作效率,縮短了運送時間,被事實證明是經濟、有效的。
速度更快。航空快遞自誕生之日起就強調快速的服務,速度又被稱為整個行業生存之本。一般洲際快件運送在1-5天內完成;地區內部只要1-3天。這樣的傳送速度無論是傳統的航空貨運業還是郵政運輸都是很難達到的。
由于采用航空運輸包裝管理方式,貨物在途時間短,周轉速度快,企業存貨可以相應的減少。一方面有利資金的回收,減少利息支出,另一方面企業倉儲費用也可以降低。又由于航空貨物運輸、準確,貨損、貨差少,保險費用較低。與其他運輸方式相比,航空物流運輸的包裝簡單,包裝成本減少。這些都構成企業隱性成本的下降,收益的增加。 當然,航空物流快遞也有自己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航空貨運的運輸費用較其他運輸方式更高,不適合低價值貨物;航空運載工具——飛機的艙容有限,對大件貨物或大批量貨物的運輸有一定的限制;飛機飛行容易受惡劣氣候影響等等。但總的來講,隨著新興技術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產品更趨向薄、輕、短、小、高價值,管理者更重視運輸的及時性、可靠性,相信航空物流快遞行業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