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繡歷史悠久,最早可上溯到三星堆文明,東晉以來與蜀錦并稱“蜀中瑰寶”。蜀繡以軟緞、彩絲為主要原料,針法包括12大類122種。具有針法嚴謹、針腳平齊、變化豐富、形象生動、富有立體感等特點。 [5]
2012年12月03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對“蜀繡”實施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蜀繡的發展基于蜀地富饒,尤其是所產絲帛質好量大。西漢文學家楊雄《蜀都賦》云:“錦布繡望,芒芒兮無幅”,并描述在成都隨處可見“揮肱織錦”、“展帛刺繡”的情景,另有揚雄《繡補》詩,詩中表達了作者對蜀繡技藝的高度贊譽。西漢末,蜀地“女工之業,覆衣天下”(《后漢書》)。據文獻記載,東漢蜀國最早的君王蠶叢已經懂得養殖桑蠶。漢末三國時,蜀錦蜀繡就已經馳名天下,作為珍稀而昂貴的絲織品,蜀國經常用它交換北方的戰馬或其他物資。晉常璩《華陽國志》詳載蜀地寶物,便將錦繡與金銀珠玉同列。
畫面要求
1. 刺繡圖案:健康并具有美感。
2. 不得侵犯他人知識產權的合法圖案。
3. 刺繡內容:以繪畫類、攝影類、書法類及其他美術作品。主要表現為動物類素材、植物類素材、人物故事類素材、自然類素材、建筑類素材、器物類素材、文字類素材、幾何類素材等。
4. 日用品刺繡部分的畫面占繡品主體表達面不少于40%。
專用標志使用
蜀繡產地范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成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經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準后予以公告。蜀繡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四川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