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營養。根據湖羊不同生長階段對營養需求的不同,合理搭配飼料與飼喂,滿足湖羊生長或生產的營養需求,而又不會造成營養過剩。粗飼料可以采用2~3種青干牧草、農作物秸稈或糟粕等搭配到一起,精飼料搭配可以采用56%玉米、22%豆粕、14%麥麩、4%預混料、2%小蘇打、1.2%碳酸氫鈣、0.8%食鹽搭配到一起。繁殖母羊按照膘情合理搭配精粗飼料,育肥羊前期精粗比例為4:6,到后期可逐漸過渡至7:3。
日常管理。羊舍內的糞污應及時清理干凈,避免糞污長時間在羊舍內堆積,并定期進行,適當進行開窗通風換氣,使羊舍保持干凈、衛生、干燥。天氣良好的情況下可將羊只趕到運動場進行活動與休息,以增加運動和光照量,以提高羊只抗病能力。
當前國內羊肉需求量不斷增加,放牧草場不斷惡化一些地區不得不下發封山禁牧措施,規模化圈養已經成為國內養羊的主要方式。湖羊相比小尾寒羊而言更加適合規模化圈養,除東北、西北地區外,湖羊已經逐漸取代小尾寒羊成為規模化養羊的母本品種,因此湖羊的養殖前景還是比較好的。
繁殖母羊作為整個羊場的核心,應重點加強妊娠期和哺乳期的飼養管理,以期提高養殖場的綜合效益。母羊配種后30天內,應適當控制營養,促使孕酮分泌,以利于受精卵在子宮內順利著床,提高受胎率,增加產羔數。妊娠后31~90天,應適當增加營養,飼料可以青干草為主,每只每日補喂精料0.3~0.5公斤,并在舍內放置微量元素舔磚供其舔食。妊娠90天至分娩前,為了促進胎兒的發育,應適當多補充精料,每只每日飼喂精料0.5~0.8公斤,補充骨粉和食鹽各10克。臨產前1周,應做好母羊圍產期的保健工作。母羊分娩后,可供給適量麩皮鹽湯。產后20天,為保障泌乳的需求,應加大精料的供給量,以0.8公斤/只為宜。哺乳期內要注意觀察母羊的食欲、膘情及羔羊生長狀況,保證營養和飲水供給充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