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造型是舞臺美術中最早使用的部分。舞臺演出中只要有演員出現,就會有人物造型問題。演員的化妝是為了模仿、再現、美化或裝扮劇中角色(人、鬼、神以及動物等)。古希臘演員戴面具演戲。那時的悲劇演出多用樸素、莊嚴的程式化服裝,后一直沿用百年不變。古希臘喜劇則用更為夸張和怪誕的面具與服裝。服裝主要用于塑造人物,由簡單裝扮發展為技術復雜、方法多樣的人物造型專業。
當代一些導演在探索中還發現在“環境”中的現場表演是富有魅力的,他們常走出劇場,利用特殊的“地點”,盡量在演員與觀眾之間創建新的空間關系。有人則強調空間的流動性。在演出過程中演員與觀眾常交換地點,使觀眾不能坐定于某個固定座位上看戲。有的演出則運用多焦點的方法,讓觀眾在同時出現的幾個動作間作出自己的選擇,從而使不同的觀眾看到不同的演出。
舞臺美術的這些功能,是歷史發展的產物和結果。最早出現于演出中的是和演員直接有關的化妝、服裝和隨身小道具。后來才逐漸有了布景。演出進入室內后又逐漸有了燈光照明。在很長的歷史時間,它主要是在演出中發揮“實用”性功能。隨著各種演出技術條件的日趨完善,藝術造型手段逐漸增多,它的藝術作用也逐漸加強,藝術創作的價值和品位也愈來愈高,遂成為戲劇綜合藝術中重要的有機成分。在現代的戲劇演出中,舞臺美術成了決定和左右演出藝術形式的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因素。
由于新時代人們戲劇觀念的更新,現代科學技術日益進步,戲劇品種相互影響,燈光投影等現代舞臺裝置涌現于戲劇舞臺,各種風格的舞美設計豐富多彩。舞臺美術設計,有的側重于縱向繼承,力求符合潮劇傳統表演風格,有的倚重于橫向借鑒,力求創造新的表現形式,或者二者兼而有之。隨著現代舞臺美術的創新發展,表現手段更加多樣,分工更加細致,舞臺設施也日益龐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