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準作為專業的設計公司,自然不能差過這場設計界的盛宴,基準設計機構的設計師、副總經理劉開先生前往意大利實地感受了米蘭設計周的風采。基準設計機構的小伙伴們參與劉開先生分享他的米蘭設計周之旅。
什么是設計?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很多。基準設計聯合創始人、總設計師劉開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Design = foresee + innovate 因為預見,所以創造。”設計是一種創造活動,沒有創新沒有設計,培養預見、預判、預想的能力,設計師方有機會展開創新的翅膀,自由飛翔。
工業設計產業核心力量是:工業設計公司和企業內設計部門。盡管目前的大陸大規模的工業設計公司屈指可數,盡管有實力和眼光設立設計部門的企業尚不多見,隨著制造業的深入發展,企業經營模式的逐步升級,這兩股產業的核心力量必將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如果從產業鏈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甚至可以把模型手板業、模具制造業都納入到工業設計產業中來,因為這兩個行業是由工業設計行業直接策動的。另有部分自由的個體工業設計師,也是工業設計產業的力量之一。
(2)營銷型的工業設計
當制造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廠家的重點逐漸會轉向潛在的顧客身上。營銷型的工業設計將同市場營銷策略和活動緊密結合起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工業設計將成為整合營銷傳播(IMC)的一個環節。整合營銷傳播強調的是,企業傾其內外之全部資源,發出統一的聲音,去爭取顧客。工業設計顯然是其中的至關重要一環。沒有好的設計,就沒有好的產品;沒有好的產品,整合營銷傳播便是“黃婆賣瓜,自賣自夸”。當然,工業設計也要根據整合營銷傳播的基本要求,即和其他資源一道,發出統一的聲音。
營銷型的工業設計對設計實踐提出了新的要求。個明顯的改變是:先調研,后設計。在生產型設計時代,不需要有細致的調研,最多也只要求進行二手資料進行調研,設計師接到任務后,翻看一些產品資料集,東拼西湊,馬上構思產品的形態。用戶為本的設計理念到這個階段才得以篤行。焦點小組法(Focus Group Method)、觀察法(觀察生活中的用戶)等方法將在實際的設計工作中普遍應用。工業設計師也要參與一部分的調研活動。第二個改變是,單打獨斗式的工業設計將不再流行,團隊合作將變得至關重要。工業設計師跟市場營銷人員的合作將更加頻繁。工業設計師光有手上功夫(產品造形能力和設計表現能力)還不行,嘴巴也要厲害(設計的好處要能說出來,讓用戶有充分的購買理由)。對于這一階段出現的工業設計師,我們可稱之為“協調型設計師”。
這一工業設計形態下的口號是:“賣得好的設計才是好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