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叫公鏈,也就是公共區塊鏈呢?聯盟鏈和公鏈有什么區別呢?需要具備哪些必要的特征才能被叫做一條公鏈呢?
公鏈和聯盟鏈 2008年,一個叫做中本聰的人或者機構發明了比特幣,2009年比特幣網絡上線。比特幣背后的技術是劃時代的,這套技術后來被起了一個不是很響亮的名字叫做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不是憑空而生的,它基于密碼學。在比特幣之前,密碼學領域的很多的技術突破都為比特幣的誕生打下了基礎。公鑰加密,工作量證明,橢圓曲線密碼學,
哈希算法都很早就發明了,后來都成了比特幣的技術組件。人們受到比特幣的啟發,后來又開發了很多區塊鏈項目。這些項目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就是跟比特幣類似的公鏈項目,例如以太坊和 Nervos 等,另外一類叫做聯盟鏈,其中 Linux 基金會的 Hyperledger 項目是比較的代表。
聯盟鏈和公鏈的的區別就是聯盟鏈是有準入門檻的,不是任何人想參與就能參與的聯盟的組成成員都是事先定好的。所以說聯盟鏈基本上屬于中心化,或者至少來說是半中心化的。對于堅信去中心化是區塊鏈不可或缺的要素的那些人而言,聯盟鏈不能被叫做區塊鏈。他們會說
世界上不存在有準入門檻的區塊鏈,因為那只是人家的數據庫并且他們也堅信沒有激勵的區塊鏈就是一個數據庫。
通常聯盟鏈是不需要激勵的,因為成員都是大組織自己就有錢而且有動機去維護這條鏈,但是公鏈是由無數的互相不認識的人共同維護的,所以公鏈都要有原生代幣,并用這些幣去激勵大家參與網絡共識。
但是聯盟鏈仍然是有自己的用武之地的。大機構都比較喜歡它,因為可以用它來在各個大組織之間建立互信。另外一方面,節點的冗余雖然讓公鏈變得非常的,但是也讓它變得非常的性能低下,而聯盟鏈就沒有這個問題,性能好。
總結一下,公鏈性能低,去中心化好,有激勵,無準入門檻,而聯盟鏈正好相反。
公鏈的價值是提供信任 公鏈很貴,但是它能給人類的東西卻更珍貴,那就是信任,公鏈會改變人和人之間交流的方式。
信任是世界運行的一個基礎。古時候,人們大都生活在小村落里,需要信任的只是一些自己熟悉的個人,例如家庭成員或者是朋友。當今社會,人們的協作范圍動輒就是全國甚至全球性的,大家從信任個人轉向了信任大組織,例如銀行或者大公司。但是被區塊鏈啟發的人們似乎看到未來有了另外一條路,那就是我們將會從信任個人或者組織轉向信任計算機和數學。
公鏈是為所有人而生的。它由每個人共同創建,共同擁有,共同治理,共同使用。公鏈值得信任是因為數據的是被大量的互相不認識的人達成共識去進行保護的。
五個支柱 《精通比特幣》一書的作者 Andreas 提出了一套判斷一條鏈是不是真正的公鏈的標準,稱作“公鏈的五個支柱”,分別是:
Open 意味著任何人都能訪問這條鏈。
任何新人想要參與到游戲中來都不需要經過其他人的允許。參與者甚至可以不是人類,軟件也可以。區塊鏈不會在意用戶到底是人還是軟件。
Public 的意思是你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被所有人去驗證的。因為系統被所有人所監督,所以才不會有欺騙發生但是這并不意味者參與者是毫無隱私的,區塊鏈有自己的方式去保護用戶的身份和數據隱私的,這里不展開。
Borderless 的意思是沒有國界。區塊鏈是真正國際化的,不管你旅行到了哪個國家,區塊鏈就在這個國家了,如果你在區塊鏈上有資產,那么你的資產也已經在這個國家了,你不需要跨國搬運什么東西。
Neutral 中立意味著我有權利任意支配我的資產。當我發起交易的時候,區塊鏈不應該去干涉誰會接收這筆錢,這筆錢會被用來干嘛,而只應該負責的處理交易。
意味著如果有人想要限制我如何支配自己的資產,那是根本做不到的,不管他是多么強勢的個人或者組織。于是,弱勢人群跟強勢人群現實意義主要是避免“因為怕擔責任而沒人敢干”這件事。
假設世界上沒有汽車廠,我要開世界上一家汽車廠,這時候監管部門就會想,汽車出現后,每年都會有數以萬計的人死于車禍,那么我怎么能夠批準去建立這么個工廠呢?于是汽車這個創新就根本不會發生了。
而實際上一個大膽的創新能夠真正發生,其實就是因為這個事是去中心化的,法不責眾。而互聯網以及區塊鏈的 本質上也是這么個道理。
捷迅軟件從事軟件研發8年,專注區塊鏈技術應用研發、數字資產交易系統開發、幣幣撮合模式、otc場外交易模式、c2c交易模式、多幣種錢包開發等金融交易系統開發,我們不斷迭代和更新,區塊鏈錢包系統開發數字錢包app開發。(q/微)捷迅軟件開發的區塊鏈錢包,以打造“區塊鏈+”為研發核心理念,不斷研發針對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的新型技術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