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雞(學名:Lophura swinhoii),又叫凰、雉雞。性情活潑,善于奔走并善飛行,喜歡游走覓食,奔跑速度快,高飛能力不強,只能短距離低飛并且不能持久。食量小,食性雜,胃囊較小,容納的食物也少,喜歡吃一點就走,轉一圈回來再吃。
人工養殖山雞,可以適合大群飼養環境。山雞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肉質細嫩鮮美,野味濃,其蛋白質含量高。公山雞的羽毛艷麗,具有觀賞價值,標本可以提供給教學、科研和展覽用,還可以作為高雅貴重的裝飾品。
山雞體形較家雞略小,但尾巴卻較長得多。雄鳥羽色華麗,分布在東部的幾個亞種,頸部都有白色頸圈,與金屬綠色的頸部,形成顯著的對比;尾羽長而有橫斑。雌鳥的羽色暗淡,大都為褐和棕黃色,而雜以黑斑;尾羽也較短。
在山區,雉雞常結成小群遷到居民點附近的耕地上找取食物,如谷類、豆類等。所以在春播期及秋收期,造成危害,可進行狩獵,化害為益。在雉雞的繁殖季節,則應予保護,禁止捕獵及揀卵等。在繁殖期中,雉雞主要吃草籽、草芽及野生植物等,還兼吃蝗蝻、甲蟲及其他害蟲等,對農業無害而有益。
雉雞由于適應性強,繁殖快,近年來還被引入許多歐美各國及其他地區,成為鳥類中主要狩獵對象之一。
山雞放養前,必需對養殖場地進行的,可選用聚維酮碘,不使用有腐蝕性的藥品(如漂白粉、生石灰等)。因為有腐蝕性的藥品會對鐵絲網或尼龍網產生腐蝕作用,從而縮短其使用壽命。為提高成活率,應選擇 15 日齡以上、健康、有活力的山雞種苗進行飼養。山雞種苗購回后,應先投喂葡萄糖水或電解多維水,每天 1次,連用 2~3d,以抗應激。放養時間為 5月初,此時氣溫較穩定放養的前 10 d 必需每天認真觀察雞群活動情況若發現個別山雞站立發呆、不活動、不采食,應立即對其進行隔離診斷;若無效,則立即進行焚燒或深埋處理,以消滅病原體、保護雞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