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服務機構越來越多地將原先自行承擔的業務轉交外包服務商完成。監管當局進行的行業調研顯示,金融服務機構已將相當一部分的業務外包出去,外包的安排也日漸復雜。
金融服務機構通過外包,可以將風險管理及合規等職責轉交給不受監管且能進行離岸操作的服務商進行運作。
一個受監管實體的職能與業務可通過多種方式來執行,有關職能可拆分為產品制造、市場營銷、后臺支持與分銷等。如果各種職能的實施地點不同,但仍由本實體內部的部門來負責,則此類情況就不屬于外包。該實體應在常規風險管理框架內防范有關風險。
各種行業及監管報告指出,外包涉及風險轉移及管理方面(多與跨境業務相關)的問題。各行業與監管當局認為,受監管實體越來越多地依賴外包業務,可能會影響到其管理風險及服從監管要求的能力。另外,監管當局還擔心:受監管實體采取適當措施管理風險及遵守監管要求的能力,可能因外包而難以有效向監管當局表明。
據《中國金融外包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數據顯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金融全球化、一體化進程加快,在全球范圍內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的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發展迅猛。其中,金融服務外包特別是離岸外包,以其降低成本、增加收益、提升質量、改進效能等多重優勢,成為國際產業轉移的重點領域,對金融服務貿易貢獻與日俱增,在金融服務業中的地位日趨重要。從全球范圍看,金融服務外包行業正處于行業周期的高速成長期,并已成為國際外包市場的主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