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星接收天線的增益是重要參數之一,且增益與天線口徑有關。口徑越大,增益越高。天線的波束細如線狀,要求天線的精度與表面平滑光潔度越高越好。一般的天線拋物面為板狀及網狀,顯然板狀拋物面要比網狀拋物面增益要高,而板狀整體拋物面又要比分瓣拼裝拋物面增益要高。
IRD
IRD(Intergrated Receiver Decoder)是指綜合解碼衛星接收機。
數字IRD與模擬IRD的對比
1. 數字IRD 接受的圖像基本與發送端一致;
2. 完全消除色亮干擾、微分增益和微分相位失真引起的圖像畸變;
3. 長距離數字傳輸不會產生噪聲積累;
4. 便于加工處理、保存、多工制和加密處理;
5. 節約頻譜資源。
如果說數字IRD有缺點的話,就是價格略高于模擬IRD。
接收衛星節目圖像好而聲音出現沙啞斷續現象,其主要原因是;伴音解調器的頻率漂移,或者射頻調制器6.5MHz副載波偏移。對于前者,音頻和射頻輸出均不正常;而后者,則是音頻輸出正常而射頻輸出失真。需重新調整相應的頻率到正常狀態。
為什么雨天接收KU信號效果變差 Ku信號被雨(雪、霧)水衰減(俗稱雨衰)的現象,是接收衛星電視節目時經常遇到的問題,雨量越大,接收效果越差。一般來說,中雨(3-15 mm/h)以下,輕則使圖像受干擾,嚴重時出現馬賽克畫面;大雨(15-60 mm/h)或大暴雨(60 mm/h以上)會中斷接收。經過反復測試、對比后發現,造成Ku信號而衰的主要原因,是雨水積聚在天線的反射面和饋源口上,尤其是凝結成水珠后,對Ku信號產生強烈的散射而衰減,使接收效果變差。與之相比,對C波段信號影響不大。
衛星天線可分為正饋和偏饋兩種。
正饋就是我們常說的大鍋,接收C波段節目。
偏饋也叫小鍋,接收Ku節目的。
C波段天線有1.35、1.5、1.8、2.1、2.4M等各種規格,在東北地區這幾種規格完全可以滿足接收國內所有頻道以及鳳凰衛視、CNN、BBC、NHK等國際頻道的需要。美國駐沈陽總領事館等一批重要外國駐沈機構以及大的星級賓館也在使用中衛天線,其質量受到了用戶的肯定。Ku天線,常用規格有0.35、0.45、0.6、0.75、0.8、0.9、1.0、1.2、1.5M等,完全可以滿足東北地區個人、有線電視臺站以及"村村通"工程的需求。同正饋天線不同,偏饋天線外形呈橢圓形,表面弧度較淺、采用正裝方式時仰角較正饋低20度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