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村的喪葬習俗看,與解放前或解放初相比,也已經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
1.叫魂習俗已經基本消失,解放初時,農村有人去世,有喊魂的習俗。村里的人死了,總有親人拿著死者的衣服登上屋頂,在煙囪處邊揮衣服,邊叫著死者的姓名:“某某歸來,某某歸來。”叫聲很凄慘。叫魂是因為人們認為,死亡是靈魂離體,死者的靈魂是從煙囪中出去了,通過叫魂有可能讓死者聽到后回到陽間。現在這種習俗基本上消失了。這表明,經過幾十年的社會發展,人們的科學觀念已有增強。
2.棺木土葬基本消失。解放前和解放初,農村基本實行土葬,以棺木盛尸。當時的農村地野,到處可看到棺木,年年清明或冬至,喪家要用稻草重新覆蓋棺木表面,浦東農村稱之為“宣棺材”,赤裸的棺材會受到人們的指責,被認為是對祖先不敬,后輩不孝。即使很貧困的人家,也要買一口薄皮棺材。比較殷實的人家,老人活著時就用好木材做好了棺材,每年要不斷地用漆或用桐油保護,一點也沒有忌諱的意思。長期以來,由于宣傳和行政手段的采取,棺木葬現在已經基本絕跡。
3.墳塋完全消失。解放初,不少人家的棺材要放進墳塋。當時的農村,在地頭可以看到許多墳塋,圓形,直徑約4~5米,高約3~4米,里面有墓室。現在這類墳塋已經蕩然無存,也很少有人想到要在死后建造墳塋。這對人多地少的浦東地區來說,節約了不少土地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