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仕軍:科學理財保內需
[日期:2008-12-15] 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董仕軍
專家建言董仕軍
中國經濟新聞網訊: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已席卷全球,并從虛擬經濟向實體經濟蔓延。中國作為主要的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也受到很大影響。GDP增長幅度連續下滑,由季度10.6%下降到第三季度的9%。應當看到,我國當前的經濟狀況有下滑的態勢,但經濟基本面沒有變,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長9.9%、財政增收1萬億,CPI呈下滑走勢,10月已到4%。我國目前的經濟情況,既不同于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期,更不同于美國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經濟衰退和六七十年代的經濟滯脹;應對這場危機,我們既不能延用我國1998年采取積極財政政策的老辦法,也不能照抄凱恩斯主義的需求理論和供應學派的供給理論。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使用靈活審慎的宏觀經濟政策,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促進投資,拉動內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防止出現大的起落。筆者認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財政改革與發展的著力點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增加投資促發展。科學發展觀的要義是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所取得的一切成果,都是建立在發展基礎之上的,同樣,發展也是應對這場危機的辦法。當前,我們要實施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并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大幅度增加財政支出規模,拉動內需,促進發展,增強發展后勁。增加中央政府投資,主要用于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客運專線、煤運通道項目和西部干線鐵路,完善高速公路網,安排中西部干線機場和支線機場建設,加快城市電網改造。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以及農業、教育、醫療衛生、生態環境等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領域。以投資引導消費,消費促進增長。
調整分配促消費。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就是要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分配領域,財政部門要按照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則,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目前要制定并完善增加各項農業補貼的方案,大幅度增加對農民的四項補貼,擴大補貼范圍,及時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做好今年的糧棉收購工作。要支持提高明年糧食收購價,增加農民收入。提高城鄉低保人員的補助標準,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提高優撫對象的補助標準。提振人民群眾的消費信心,拉動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
稅制改革保未來。科學發展觀要求統籌兼顧,做事情、想問題不僅要立足當前,還要考慮長遠。推進稅制的深化改革,立足當前的拉動投資,促進企業加快設備更新和技改,保持經濟發展的可持續。財政部門目前要做好準備,確保2009年1月1日順利實施生產型增值稅。對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允許新購進機器設備所含增值稅進項稅金在銷項稅額中全部抵扣,相應調整小規模納稅人標準及其征收率。同時,各級財政部門要繼續執行好今年出臺的各項稅收減免政策;為扶持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支持產業優化升級,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取消或降低部分物品的出口關稅,鼓勵外貿發展,積極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使外貿出口保持穩定增長。
結構調整保民生。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財政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優化支出結構,支持改善民生,加大對三農、教育、醫療衛生事業、就業、社會保障的支持力度。近期,加快農村沼氣、飲水工程和農村公路、農村電網、南水北調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和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實施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加強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加快中西部農村初中校舍改造,推進中西部地區特殊教育學校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加大對災后恢復重建的支持力度。
此外,科學發展觀要求協調可持續地發展和統籌兼顧,可持續就是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和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此,我們要大力發展生態環境建設和節能減排。科學發展,要求財政要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支持高技術產業化和產業技術進步。支持服務業發展,積極促進生產型服務業發展,調整產業結構。堅持統籌兼顧,整體推進財政各項改革,進一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歸并專項轉移支付,促進區域公共服務均等化;推行并不斷完善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收付、政府采購、收支兩條線等預算制度,研究建立由公共財政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社會保障預算組成的國家財政預算體系;推進依法理財,加強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注重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結合的財政機制建設,大力推進金財工程建設;注重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形成合力。
(作者單位:財政部監督檢查局)
